Conference Introduction

会议简介

第四届新型纤维材料与应用前沿论坛为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的分会,将于2024年10月23日-10月24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论坛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姑苏实验室与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协办。

新型纤维是在传统纤维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纤维这一古老的产业,从生产工艺到表征手段再到多功能、智能化应用等各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纤维新材料是未来全球制造业发展的热点领域之一,也是我国纺织行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多元化、新颖化是未来纤维的发展趋势。国家各级政府在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以及工业和民用市场的巨大需求,都为新型纤维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市场前景。新型纤维将会在交通运输、能源环保、安全防护、医疗卫生、储能媒介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

本次会议将聚集从事新型纤维材料的学术界和工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烯碳纤维、热控纤维、智能纤维、功能纤维及军民两用纤维领域的先进技术,及其在能源环境、可穿戴、纺织等领域的应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搭建交流平台,达到交流思想、结交朋友、共同探讨新型纤维材料未来发展方向,促进相关材料领域的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目的。

热烈欢迎各界人士积极参会!


会议主席:李清文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

组委会:王玉萍 任(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

张学同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

吕卫帮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

张永毅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

邸江涛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

康黎星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

张其冲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

王永疆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

会议秘书:张静 E-mail:jzhang2009@sinano.ac.cn,

电话: 0512-62872552

Conference Organizers

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姑苏实验室
    • 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
    • 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赞助单位

    • 安徽贝意克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Main Topics

主要议题

本次会议的讨论主题范围包含但不限于:

2023 Speakers

2023年演讲嘉宾

日期:2月28日
地点:A204-A205
日期:3月1日
地点:A204-A205
日期:3月2日
地点:A204-A205
  • 主持人: 吕卫帮(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 09:00-09:40
    烯碳纤维的控制制备与应用探索
    张锦,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 09:40-10:05
    高导电性碳纳米管纤维的研制
    刘畅,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 10:05-10:20
    茶歇

  • 主持人: 张其冲(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 10:20-10:45
    先驱体陶瓷纤维研究进展
    王应德,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 10:45-11:10
    耐高温间位芳香族聚酰胺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胡祖明,东华大学教授

  • 11:10-11:35
    高性能大丝束碳纤维制备技术研究进展及其产业化前景
    刘栋,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

  • 11:35-12:00
    石墨烯纤维新进展
    许震,浙江大学研究员

  • 12:00-13:30
    午餐

  • 主持人: 康黎星(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 13:30-13:55
    军用被装基础材料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张华,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

  • 13:55-14:20
    基于精密流体控制的半导体纤维
    王刚,东华大学教授

  • 14:20-14:45
    生物基聚酰胺56的开发与应用
    秦兵兵,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 14:45-15:10
    静电纺丝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分析
    牛海涛,青岛大学特聘教授

  • 15:10-15:30
    碳基复合材料装备产业化研究进展
    孔令杰,安徽贝意克设备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 主持人: 王玉萍(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

  • 15:30-15:55
    气凝胶纤维:设计、制备及应用
    张学同,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 15:55-16:20
    全芳香族液晶聚酯纤维合成、制备与产业化
    王桦,武汉纺织大学教授

  • 16:20-16:45
    高性能碳纤维预制体及复合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
    李超,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主任

  • 16:45-17:10
    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案例
    张林,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研发部副部长

  • 17:10-17:35
    闪蒸法无纺布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刘爽,厦门当盛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17:35-17:45
    总结

2023年演讲嘉宾
冯平仓
(四川瑞驰拓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先进纳米研磨设备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个人简介:冯平仓,留德工学博士专长为超细研磨与分级技术领域,在德国和日本从事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及销售工作20多年。1987-1990年在留德攻读博士期间对流化床气流磨能耗高的缺点进行了优化设计,一次申请4项德国发明专利。1991-1998年在德国耐驰先后申请4项德国发明专利,彻底解决了湿法超细研磨设备小研磨介质分离的工业难题。2003-2017年回国创立北京瑞驰拓维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开发的超大型,超细研磨设备彻底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广泛用于新材料(芯片抛光液,集成电路,碳纳米管,3D-增材制造,石墨烯等)以及钛白粉,化纤新材料,高科技陶瓷等。公司参加国家863项目开发的金矿选矿设备,填补国内空白。 20171115日投资成立四川瑞驰拓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定位在研发生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纳米超细研磨设备,于20197月成功研发出全世界首台可用于沥青研磨的设备,克服高温高粘等不利工矿条件,为客户创造超高的利润价值。2020年开发成功世界单机最大的锂电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研磨设备,为中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快速增长做出来巨大贡献。四川瑞驰成立5年多时间里公司销售业绩连年翻番。

       摘要:精细研磨设备是制备纳米级材料的重要手段。冯平仓博士一直致力于精密研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曾就职于耐驰、细川等国际领先研磨设备企业。冯博士自2003年回国创业后,后创办瑞驰拓维,在研磨纳米材料领域重点攻克了磨不细、分不开、不够纯三个技术难题。目前已经可以研磨到10~50纳米,可研磨超硬、超纯(<10ppm),可进行超低温、超高温研磨。其超细研磨设备广泛应用于新材料(芯片抛光液,集成电路,碳纳米管,3D-增材制造,石墨烯等)以及钛白粉,化纤新材料,高科技陶瓷等20197月成功研发出全世界首台可用于沥青研磨的设备,克服高温高粘等不利工矿条件,为客户创造超高的利润价值。2020年开发成功世界单机最大的锂电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研磨设备,为中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快速增长做出来巨大贡献。

2023年演讲嘉宾
王刚
(东华大学教授)
基于精密流体控制的半导体纤维

       个人简介:王刚,研究员/博导,入选“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国家青年特聘专家,担任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主要从事基于精密流体控制的半导体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在Nature Materials、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5项,PCT国际专利1项。主编柔性电子与智能服装”一书Wiley出版社),担任Q1区期刊Advanced Fiber Materials执行编辑。目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JKW项目、华为公司、电子科技集团等科研项目,所开发的高精度半导体封装设备已供货国内头部企业,特种竞技用服装系统已服务国家队奥运备战。

       摘要:半导体纤维将纤维的结构优势(本征柔韧性、定向传导性可编织性)与半导体材料独特的电/光/磁/热性能有机融合,在电磁、脑机接口等领域极具价值将高维半导体通过降维纺丝获得一维纤维并保持半导体功能是关键科学问题。报告人基于“宏观流体场调控微观结构”设计理念,通过精密控制微观流体成纤过程,实现半导体纤维电子-离子混合传导性力学性能协同调控,并探索在高精度半导体封装、多波段电磁调控、智能服装等领域应用。

2023年演讲嘉宾
刘栋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
高性能大丝束碳纤维制备技术研究进展及其产业化前景

       个人简介:刘栋,男,硕士,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技术攻关工作,参与多项省部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20余件。荣获”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一等奖。

       摘要:本次演讲就大丝束碳纤维的性能、主要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三个方面介绍了其基本情况。比较了国内外大丝束碳纤维的常规性能及应用,介绍了大丝束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及广阔前景。目前,国内外大丝束碳纤维为湿法丝,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通过干喷湿纺研究高性能大丝束碳纤维制备技术并取得初步成效,为下一步产业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2023年演讲嘉宾
刘畅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高导电性碳纳米管纤维的研制

       个人简介:刘畅,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先进炭材料研究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于2000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4-2005日本国立科学研究所Research Fellow主要从事碳纳米管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已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被引用18000余次;获专利授权60项,包括欧盟专利1项、日本专利1项,已有9项中国专利转让实施;编著出版专著《碳纳米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50余次。任《Carbon》和《Nano Materials Science》期刊副主编。

       摘要:由于具有独特的一维中空管状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单壁碳纳米管被认为是构筑高性能纤维材料的理想候选。我们采用浮动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法高效、宏量制备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在优化条件下,碳源转化率达到28.8%,且单壁碳纳米管的纯度高于95%。利用制得的高质量单壁碳纳米管,我们采用湿法纺丝技术连续纺织出直径为10-20微米的宏观纤维。单壁碳纳米管纤维的电导率达到6.67×106 S/m。进而,采用磁控溅射与电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核壳结构的铜包覆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其具有高达1.15×104 S m2 Kg-1的比电导率,比铜高56% [1]

2023年演讲嘉宾
刘爽
(厦门当盛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闪蒸法无纺布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个人简介:2016-20221 厦门当盛新材料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 副总经理、销售总监,参与闪蒸法聚乙烯无纺布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开发,2022年荣获中国  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2021年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2015  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码:300056)副总经理、销售总监,曾任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绿色创新联盟副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节能环保分会副会长。2004-2010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杜邦防护科技部门,负责亚太地区的芳纶纤维、高密度聚乙烯屏障材料在高温过滤,医疗防护,医疗包装,橡胶复合材料,电机绝缘等领域的市场工作。20年纤维材料领域的丰富的市场拓展,应用开发,销售管理的经验。

       摘要:1. 闪蒸法(高性能亚纳米级高密度聚乙烯) 无纺布材料产业概况2. 闪蒸法(高性能亚纳米级高密度聚乙烯) 无纺布材料性能介绍3. 闪蒸法(高性能亚纳米级高密度聚乙烯) 无纺布材料工艺路线4. 闪蒸法(高性能亚纳米级高密度聚乙烯) 无纺布材料在医药包装领域的应用分析5. 闪蒸法(高性能亚纳米级高密度聚乙烯) 无纺布材料在医用防护领域的应用情况6. 闪蒸法(高性能亚纳米级高密度聚乙烯) 无纺布材料产业化的前景分析。主要介绍闪蒸法材料的主要特点、工艺路线和应用场景的分析

2023年演讲嘉宾
陈秋飞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23年演讲嘉宾
官冰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个人简介:

摘要:

2023年演讲嘉宾
张林
(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研发部副部长)
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案例

       个人简介:男,高级工程师,现任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研发副部长。从事纳米材料、纳米纤维的应用研究,实现多项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承担或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起草和发布多项团体标准。获得纺织之光科技进步奖等荣誉,授权发明专利10篇。

       摘要:基于纳米材料、纳米纤维制备,纳米分散等技术开展应用研究,实现多个项目的产品化和产品化。重点介绍柔性导电材料,纳米涂层,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案例。

2023年演讲嘉宾
李超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主任)
高性能碳纤维预制体及复合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

       个人简介:李超,高级工程师,南京玻纤院创新中心副主任,中科协青年托举人才,江苏省“333”人才,长期从事预制体及复合材料设计、研究与开发,负责国产大涵道比涡扇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风扇叶片、风扇机匣用预制体的设计、开发及自动化装备研制,承担了省部级重大研发项目7项,获得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航空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优秀奖,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

       摘要: 高性能碳纤维预制体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制造各种结构以减轻重量,提高承载效率。预制体是复合材料的承载主体,也是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第一步,直接影响着最终复合材料结构的几何外形精度和力学性能。因此,需充分发挥预制体可设计性,实现最终复合材料的型-性协同设计。本报告主要介绍高性能碳纤维预制体及复合材料型-性设计技术、高精度制造技术,以及其应用研究情况。

2023年演讲嘉宾
牛海涛
(青岛大学特聘教授)
静电纺丝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分析

       个人简介:牛海涛,青岛大学特聘教授,2010年获得澳大利亚迪肯大学(Deakin University)材料工程博士学位,先后聘为迪肯大学副研究员与研究员,2019年受聘于青岛大学。已发表SCI论文60余篇,被引用次数超过5000次,Google scholar H-index 30,授权国际专利2项、中国专利22项。主要研究方向:静电纺丝装备开发与产业化;先进纳米纤维制备技术研究;功能纤维材料应用研究(过滤、能量收集与储存、传感器、防水透湿膜等)。

       摘要:报告首先简单介绍了静电纺丝原理、技术特点以及静电纺纳米纤维的优点与应用潜力;回顾了静电纺丝技术从单针静电纺丝、多针静电纺丝到无针静电纺丝的技术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多射流静电纺丝技术与装备的产业化现状,静电纺纳米纤维产业化应用进展,以及静电纺丝技术目前面临的瓶颈与未来发展方向。最后介绍了团队在多射流静电纺丝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

2023年演讲嘉宾
邸江涛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仿生肌肉纤维的精准驱动与感知反馈

       个人简介:主要从事纳米碳基智能材料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7月于江苏科技大学获应用化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20137月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物理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138月至20165月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达拉斯分校任研究助理。在Science, PNAS, Adv. Mater., Nano Lett., ACS Nano, Adv. Functional Mater., Small 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引用次数4000余次。撰写专著两章,中国专利40余项,美国专利2项。应邀为Adv. Mater., Nano Lett., Small, JMCA等国际学术期刊审稿。曾获中科院引才计划、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高层次人才、苏州紧缺人才等人才称号或荣誉,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

       摘要:仿生肌肉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近些年来备受关注。本报告主要介绍我们在仿生肌肉纤维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驱动精度控制和驱动反馈的方面。通过采用四氯铝酸盐离子在碳纳米管纤维中的脱嵌反应来驱动肌肉纤维,脱嵌的离子作为一个作用力强且又可动态调控的“锁定器”,以实现仿生肌肉纤维在断电条件下的高张力驱动态维持和可编程的步进驱动。断电后,在96000倍肌肉重量的负荷下,肌肉几乎100%地保持收缩态。该机制使得仿生肌肉纤维的驱动量控制可以精确到1%。通过依次用弹性体层、纳米纤维网络和MXene/CNT薄护套包裹CNT纤维芯,我们制备了一种人工神经肌肉纤维,该纤维在弹性纤维中实现了巧妙的感知-判断-行为智能系统。这为未来智能软机器人的闭环控制提供一个有前途的解决方案。

2023年演讲嘉宾
王桦
(武汉纺织大学教授)
全芳香族液晶聚酯纤维合成、制备与产业化

       个人简介:王桦,武汉纺织大学教授,组建“高技术纤维研究团队”,聚焦产业用纤维、高性能纤维、功能材料制备与应用等领域,主要研究我国特种有机  纤维、纤维分离与响应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领域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是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全国纺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我国PPS纤维的奠基人和引领者。是国家科学技术奖等国家、省部级项目评审专家。先后主持和主研国家和省级重点研究项目3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省部级奖励10余项;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

       摘要:全芳香族液晶聚酯纤维是特种纤维材料之一,具有强度模量高、吸湿性低、耐候性好、阻燃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飞艇蒙皮、减速伞、高强缆绳等领域。将从全芳香族液晶聚酯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特点、合成动力学、熔体与纤维成型控制技术、热处理固相缩聚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对其装备与产业化技术、国际与国内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023年演讲嘉宾
张挺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柔性热电纤维与织物

       个人简介:张挺博士,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科南京未来能源研究院新技术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高性能热电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微纳热物性测试技术,储氢技术以及基于功能纤维的可穿戴能源和传感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特区、江苏省双碳专项等研究项目10余项。创新性的提出了纤维内组装热电、光电和压电等柔性功能纤维器件,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EES, Advanced Materials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授权3项国际专利和10项中国专利,编写1部英文专著。兼任InfoMat、Carbon Neutrality期刊青年编委,Materials期刊编委,Nanomaterials期刊客座编辑,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热电材料分会理事等。

       摘要:柔性可穿戴热电纤维和织物通过利用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温差从体热中收集能量并为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它们还可以用于热电制冷来调节体温,同样可用作热传感器来实时监测人体体温。因此基于大规模热拉纤维法,我们实现了将高性能无机热电材料和器件无缝集成到柔性纤维中,获得了大量非晶Cu-As-Te-Se、多晶Bi2Te3、单晶SnSe柔性热电纤维。这些新型柔性热电纤维克服了电镀、浸染和纺丝传统技术中诸如热电性能差、成品率低、机械性能差、不能水洗及热电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脱落所造成的稳定性差等缺点。此外热电纤维可以兼容现代编织工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具有温度监测、热电发电和制冷等功能的柔性可穿戴热电织物。

2023年演讲嘉宾
张华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
军用被装基础材料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个人简介:张华,博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正高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军用功能材料研究,主持并参与过10余项国家、军队重大、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成果均列装全军。先后获10项国家、军队和省部级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出版编著3部,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30余项,主持制定国家、军队标准15本。是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学科拔尖人才,原总后勤部“优秀中青年技术专家”,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荣立过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摘要:近十年来,围绕军用被装升级换代需求,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牵头,开展了服用型细旦高强聚酰胺纤维合成、纺丝及其应用研究,通过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攻关,成功实现了细旦高强聚酰胺纤维国产化,发明了“双包双嵌”纺纱、高渗透着色和多色渐变迷彩印花等应用技术,并成功地应用于降落伞、作训服、防寒大衣、防蚂蟥服等新型作战被装,推广应用到工业织带、海洋绳缆等国家重点产业领域和高端西服、内衣等民用高端领域。

2023年演讲嘉宾
杨卓青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超细圆柱基表面上MEMS器件3D集成制造与应用

       个人简介:杨卓青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骨干。于2003年和2005年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2011-2013年期间,在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任JSPS博士后特别研究员(JSPS Fellow)。目前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纳电子学系,长期致力于MEMS惯性开关、柔性纤维/圆管/毛细管等表面的三维MEMS集成制造、PowerMEMS等相关研究,拥有20多项中国发明专利和1项日本专利,在IEEE JMEMS、IEEE TED、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Nano Energy、Lab Chip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英文专著一部《Advanced MEMS/NEMS Fabrication and Sensors》(Springer Nature Press),并受邀担任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TPC成员和分会主席,目前为Micro and Nanosystems、Nanomanufacturing和《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等多个学术期刊编委。此外,曾获得2016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和2019年“工信部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并于2014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目前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理事、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机器人分会理事,以及IEEE高级会员。

       摘要:随着物联网与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可穿戴器件、植入式生物医用器件、柔性传感与执行器以及柔性电路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广泛的需求,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三维(3D)微加工因其能够实现更小的尺寸、更低成本、批量化制造以及更低的功耗而越发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本报告将展示一种基于超细圆柱基表面的新型3D微加工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在超细圆柱基表面上的光刻胶喷涂、光刻图形化,以及多层对准套刻工艺等,超细圆柱基可以是光纤、聚合物圆管、毛细管以及其他柔性软管/柱等。该新型3D微加工技术可以实现在超细(直径约百微米)柔性圆柱/管基表面上多种传感器和多种功能材料的集成制造,将为各种超柔细MEMS器件,尤其是光学器件、可穿戴器件,以及植入/介入式生物医学传感器的集成制造和应用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途径。

2023年演讲嘉宾
张永毅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碳纳米管纤维的连续制备、高性能化与功能应用

个人简介:TBD

摘要:TBD

2023年演讲嘉宾
王应德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先驱体陶瓷纤维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王应德,男,汉族,湖南益阳人,1964年3月生,国防科技大学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2009920109)。国家国防科工局空间碎片防护专业技术组成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材料分会委员、陶瓷理事会副理事长,《无机材料学报》编委。研究方向: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及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指导研究生获军优省优博/硕士论文9篇,获湖南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立三等功1次。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共发表 SCI 收录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摘要:高性能陶瓷纤维是先进复合材料的关键原材料,包括了氧化物、碳化物和氮化物等陶瓷纤维种类,在航空、航天、核能和武器装备等重要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本报告重点介绍了国防科技大学的陶瓷先驱体、连续碳化硅纤维、氮化硅纤维、硅硼氮纤维、氮化硼纤维和新型耐超高温陶瓷的最新研究进展。

2023年演讲嘉宾
张学同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气凝胶纤维:设计、制备及应用

       个人简介:张学同,博士,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伦敦大学学院(UCL)访问教授、英国皇家学会Newton Advanced Fellow、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江苏省创新创业“双创计划”引进人才,主要从事气凝胶材料的结构设计、控制合成及应用研究。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相关领域的顶级杂志如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Fiber Materials,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Advanced Science, ACS Nano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Nano EnergyMaterials HorizonsSmallSmall Method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Chemical CommunicationMacromolecules 等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研究成果多次得到ACS News Service Weekly Press PacPhys.Org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Science DailyOptics & Photonics NewsAsian ScientistTechnology NetworkEurekAlert和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科技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中国政府网、中青在线、凤凰网、中国日报等新闻媒体广泛报道。

       摘要:气凝胶是利用溶胶-凝胶转变形成无序的连续胶质网络,并采用特种干燥工艺脱除凝胶内的溶液成分,而不改变其凝胶状结构,由此得到的多孔、无序和具有纳米量级连续网络的低密度固体材料;纤维是形态学上的概念,是指一种长度与截面直径比较大、具有一定柔性和强度的细长物体。气凝胶纤维是气凝胶结构在纤维形态上的具体体现。在本次报告中,我们将通过具体实例,演示如何从各种纳米级构筑单元获得功能性无机气凝胶纤维、高分子气凝胶纤维和石墨烯气凝胶纤维,并展示这些气凝胶纤维在能源、纺织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2023年演讲嘉宾
许震
(浙江大学研究员)
石墨烯纤维新进展

       个人简介: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百人计划获得者。主要从事二维高分子凝聚态及石墨烯材料的可控制备和性能研究,主要学术成绩有提出二维大分子构象工程理论、二维胶体超液晶、发现二维材料近固态塑化现象、推进了石墨烯纤维的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等。以一作及通讯发表文章40余篇,H因子40, 爱思唯尔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

       摘要:从石墨烯基元组装纤维是制备高性能强功能碳基纤维的一种新路线。自2011年首次制备以来,石墨烯纤维就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报告以石墨烯纤维的制备、结构调控与性能及工程化为主题,汇报并探讨近年来本团队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二维分子的折叠控制、石墨烯纤维的高性能化与强功能化及纳米石墨烯纤维的创制。

2023年演讲嘉宾
姚亚刚
(南京大学教授)
纤维状水系储能材料与器件

       个人简介:姚亚刚,男,南京大学教授、博导。兰州大学本科、北京大学博士,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博士后。一直从事低维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在柔性储能器件和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在高导热界面材料的设计与控制制备以及柔性储能器件与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组部“青年千人”、江苏省“双创人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Nature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CS Nano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摘要:纤维状水系电化学储能器件有望成为下一代高比能量的可穿戴储能和供能装置。然而,目前纤维状水系储能材料在能量密度、工作电压和循环寿命等方面离实用化仍有较大的差距,提高它们性能的关键在于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器件的多功能集成。南京大学研究团队实现了纤维状水系储能电极材料的理性设计合成和性能调控,构建了一系列高性能多功能纤维状水系储能器件,并初步验证了可穿戴系统的可行性。

2023年演讲嘉宾
姜开利
(清华大学教授)
碳纳米管电子黑体

       个人简介: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199519982006年获清华大学物理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8年至今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副研究员、研究员、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可控生长、物理性质和宏观应用研究。2009年获中国物理学会黄昆物理奖。

        摘要:光学黑体是光的理想吸收体,而黑体辐射的理论研究直接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普朗克定律)。这里我们提出了电子黑体的概念,它是电子的理想吸收体,同时它在不同的温度下发射的电子具有标准的能谱分布。垂直排列的碳纳米管阵列就是这样一种电子黑体。我们的测试表明碳纳米管阵列在1千伏到20千伏的能量范围内具有超过0.95的电子吸收系数,并且发射的电子能谱与自由电子气模型完美符合。这个广义的黑体概念可以进一步推广到极紫外、X射线、γ射线以及中子、质子等基本粒子。

2023年演讲嘉宾
冷劲松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形状记忆智能材料及4D打印:从航空航天到生物医学

       个人简介:冷劲松,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Foreign Member of Academia Europaea),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中心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应用力学中心主任、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力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增材制造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共同理事长、国际智能和纳米材料杂志主编。冷劲松教授长期从事智能材料制备、力学分析、结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英国物理学会(IOP)、英国皇家航空学会(RAeS)、英国材料、矿石和冶金协会(IMMM)等多个国际学会会士(Fellow)及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Associate Fellow。获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ICCM)World Fellow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摘要: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是一种激励响应的智能材料,它具有保持临时形状,在特定的外界环境激励(热、电、光、磁、pH等)下回复至其初始形状的能力。目前已研制出玻璃化转变温度可调的环氧、氰酸酯、苯乙烯、聚酰亚胺、聚乳酸、聚氨酯等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基于形状记忆材料制备的智能结构兼具了独特的形状记忆特性和轻质高强的特点,具有主动变形、自感知、自驱动、自修复等功能。在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及其智能结构设计和应用方面开展系列研究,设计多种形状记忆智能结构,在航天航空、生物医学、4D打印等领域得到初步应用。

2023年演讲嘉宾
张莹莹
(清华大学教授)
面向生命健康监测的柔性穿戴材料与器件

       个人简介:张莹莹,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7年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加入清华大学创建独立课题组。研究体系主要包括低维碳材料、蚕丝蛋白材料及其功能复合材料,发展在柔性电子器件、智能织物和特种纤维领域的应用。担任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 主题编辑,Matter、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功能材料与器件等期刊编委。

       摘要:近年来,柔性可穿戴智能系统由于其在智慧医疗、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等领域的重要应用而备受关注。我们基于纳米碳材料与蚕丝材料在智能穿戴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对其微纳结构、宏观结构和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与调控,发展了系列新型柔性可穿戴材料与器件,展示了它们在系列生命健康关键指征监测中的应用。例如,提出了通过碳化天然纤维织物制备大应变碳织物基柔性器件的策略,实现了系列高性能、多功能柔性可穿戴传感器件的制备;发展了饲喂法、同轴3D打印法等制备纳米碳-蚕丝复合材料的新思路,实现了对人体脉搏、呼吸、血压、汗液等的实时监测。相关研究为高性能、多功能柔性可穿戴材料与系统的构筑提供了新思路。

2023年演讲嘉宾
彭慧胜
(复旦大学教授)
智能纤维材料与器件

       个人简介:彭慧胜教授于1999年获得中国东华大学高分子材料学士学位,2003年获得中国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学位,2006年获得美国杜兰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在2008年加入复旦大学之前,他曾服务于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他被公认为智能光纤电子学的开拓者。彭教授发表了320多篇同行评议论文和4专著,获得89项授权专利,其中47项成功实现产业化。他获得了30多个国家和国际奖项,20多种期刊提供编辑服务,并20多个专业组织担任职务

       摘要:随着柔性电子、可穿戴技术、智能健康管理等诸多全新重要领域的蓬勃发展,下一代电子器件尽可能地变薄已成为了必然之势,可能将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革命。然而,现有的平面状器件似乎还存在一些很难克服的、本质上固有的挑战。为此,我们使用聚合物作为电极和活性材料,探究了包括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流体纳米发电机在内的新型纤维状能量收集器件,包括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等在内的纤维状储能器件,以及纤维状发光器件和传感器。上述纤维状器件可以高度集成到柔性纺织品或其他结构中,从而实现其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应用。

2023年演讲嘉宾
孔令杰
(安徽贝意克设备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碳基复合材料装备产业化研究进展
2023年演讲嘉宾
张锦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烯碳纤维的控制制备与应用探索

       个人简介:张锦,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中组部"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长期致力于碳纳米管等纳米碳材料的生长机理、表征技术和制备方法研究,在 Nature Nat . Mater .等刊物发表论文330余篇,获授权专利30余项。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和北京大学"十佳"导师等奖励。现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长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兼)。

       摘要:发展轻质高性能纤维材料是材料领域的永恒主题之一。随着应用场景和需求的快速变化,航空航天、国防军事、能源、生物等领域对轻质高性能纤维提出了更多结构和功能要求。烯碳材料(主要包括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具有低密度、高力学性能、优异导电和导热性能等优点,是打造下一代轻质高强、高韧、功能与智能纤维的理想基元材料。本报告主要介绍烯碳纤维的控制制备与应用探索研究,包括烯碳材料的可控制备方法;高力学性能及结构功能一体化的烯碳纤维制备方法;关注烯碳纤维中烯碳材料结构单元的组装结构调控及性能传递规律;探索烯碳纤维批量制备技术及其在防弹、防护和人工肌肉中的应用前景。

2023年演讲嘉宾
秦兵兵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生物基聚酰胺56的开发与应用

       个人简介:秦兵兵,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自2003年加入凯赛生物以来,一直从事生物法聚合单体和聚合物的工艺开发,以及生产方法的改进。

       摘要:PA56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基聚酰胺材料,它由戊二胺和己二酸反应得到。凯赛生物依赖自己雄厚的研发能力,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成功的用生物质原料制备得到戊二胺单体,并在全球首家对聚酰胺56进行了中试和工业化生产。聚酰胺56除了有原料绿色,低碳环保的特点外,还具有耐磨性好,易染色,吸湿性高、亲肤柔软的特点。作为一个全新的聚酰胺品种,非常适合服用领域的开发和应用。另外,PA56纤维强度高,在工业丝领域也得到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

2023年演讲嘉宾
魏飞
(清华大学教授)
超长碳纳米管的可控制备与极致性能开发

       个人简介:魏飞,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市绿色化学反应工程和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学会理事等职。主要致力于碳纳米材料、多相流反应、传递与流动技术在能源、资源、材料及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主持设计30余台多相反应器投入商业运行,开发纳米聚团流化床法成功实现千吨级碳纳米管的宏量制备,并率先将其应用于导电浆料领域,目前碳纳米管及碳纳米管浆料产量全球领先。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发明一等奖。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在Science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专著4部,SCI引用50000余次,H因子97,作为负责人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

       摘要:以碳纳米管为基础材料制备碳纳米管纤维已被视为未来高性能纤维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其制备与多功能化已取得很大进展。然而碳纳米管组装成纤维体时性能的跨尺度传递显著不足,严重制约其实际应用发展。本报告聚焦于碳纳米管及碳纳米管纤维的基础前沿探索,介绍团队在超长碳纳米管可控制备与极致性能开发的最新进展,包括碳纳米管的进化生长机理、超强碳纳米管纤维的跨尺度组装与极致性能开发等,并展望碳纳米管纤维的前景与挑战。

2023年演讲嘉宾
胡祖明
(东华大学教授)
耐高温间位芳香族聚酰胺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个人简介:胡祖明教授长期从事包括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间位芳纶,对位芳纶,改性芳纶以及其他耐高温纤维在内的高性能纤维研究和工业化实践,成功地推动了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间位芳纶,对位芳纶和耐高温绝缘纸的工业化。


2023年演讲嘉宾
张其冲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纤维状电子器件及多功能集成

       个人简介:张其冲,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2017年11月于同济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7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任职中国科学院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纤维状电子器件的可控制备及多功能集成,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hemical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Reports、Matter、Nano Letter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和ACS Nano等SCI权威期刊上共发表文章40余篇, H因子40,ESI高被引论文7篇,论文引用5000余次, 编写英文专著1个章节。

       摘要:以先进的微纳制造技术为基础,以拓展高曲率器件的能量传输和精准感知为手段,开展一维受限空间内的结构设计和智能纤维服用一体化集成的研究,揭示了纤维非规则界面的电场和应力场分布规律,建立结构-物性关联,优化材料性能、柔性和稳定性等相关性能。协同优化材料和器件结构,进而成功研制了柔性功能器件,将纤维状的电子器件进行集成,实现可穿戴系统的集成验证,提高了穿戴的舒适性及环境适应性。

专业观众登记入口 立即报名
© 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3992号-14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