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erence Introduction

会议简介

质量基础设施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是技术创新的推手,是产业升级的驱动力。2024年10月,围绕《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的“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方向与任务,首次在纳博会组织召开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助推纳米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论坛围绕NQI的核心要素——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展开深入研讨,分析如何通过这些要素的协同作用,提升纳米技术产业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2025年10月,论坛将继续邀请国内外纳米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演讲,分享纳米计量、纳米标准、纳米检测技术等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国内外发展动态。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加强与纳米技术企业交流,了解企业在计量、标准、检测、认证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需求,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为纳米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诚挚邀请广大科技人员与产业界代表前来参加!

Conference Organizers

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

    • 西安交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院
    • 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 苏州市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 苏州市计量测试院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协办单位

    • 江苏省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苏州市纳米新材料产业标准化联盟
    • 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苏州工作组

Main Topics

主要议题

2025 Agenda Overview

2025年议程总览

时间: 10月22日下午
地点: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B1展区会议室1
时间: 10月23日上午
地点: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B1展区会议室1

吴金杰
国家计量院副院长
演讲摘要:X射线波长短,不受空气折射率影响,因此,采用X射线干涉技术可以实现原子级分辨力和纳米及以下尺度的准确测量。报告主要介绍X射线干涉原理、主要技术特点,在计量学基本物理常数精密测量、原子尺度长度计量基准、小角度精密测量、低原子序数材料高分辨率成像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报告展望了X射线干涉技术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前景。
演讲嘉宾简介:吴金杰,博士,研究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际长度计量咨询委员会(CCL)委员,全国几何量长度计量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几何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测量不确定度计量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常务理事,市场监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任亚太计量组织(APMP)电离辐射专业委员会(TCRI)主席。主要从事X射线计量,负责建立了X射线国家计量基准、标准装置5项,主导或参与完成国际比对6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曾获亚太计量组织APMP-Iizuka青年科学家奖,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先进个人,曾获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励7项。

王琛英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演讲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跨尺度微纳米几何标准物质进一步延伸到原子量级,在新产品,新技术领域有广阔发展前景,推动了跨尺度几何计量在芯片、工业母机、先进制造和生物医药等典型产业的应用,因此体系研究包括原子级标物在内的微纳米几何量载体—跨尺度微纳米几何量标准物质可以满足国家计量机构和上述产业对高精度跨尺度微纳米几何量标准物质重大需求,课题组研制跨尺度微纳米几何量标准物质系列及校准结构集成化,计划未来在多种类原子级标准物质以及在线检测领域开展攻关,完善我国长度量值传递体系,为提升我国相关微纳器件的总体质量水平提供计量保障。
演讲嘉宾简介:王琛英,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本硕博、博士后。目前任西安交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院智能传感与系统研究所副所长。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基金等多项国家级项目。研制国家一级标准物质4种,国家二级标准物质10种;获202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发表文章50余篇,专利10余项。 研究领域: 微纳米几何量国家标准物质的关键技术研究 微纳米几何量国家标准物质的国际溯源与比对研究 柔性器件及智能可穿戴传感技术应用研究 教育经历: 1995. 09 – 1999. 07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学士 2002. 09 – 2005. 04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硕士 2009. 09 – 2014. 12 西安交通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博士 重要科技奖项: 2021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15; 2020年,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6/10; 2016年,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3/10; 2021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排名1/10。 主要任职 2017. 09 – 至今 全国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研究会 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2018. 05 – 至今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执行器与微系统分会 理事 2019. 01 – 至今 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 副秘书长 2023. 10 – 至今 西安交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院智能传感与系统研究所 副所长

葛广路
国家纳米中心研究员
演讲摘要:规格标准支撑纳米材料的生产控制、质量检验和性能评价,为生产者和用户提供沟通的基础和选材依据, 降低研发成本。加速产业应用。 纳米材料规格标准规范其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挑战在于:(1)纳米材料的分类,材料属性和应用属性的确定; (2)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的规范程度;(3)材料覆盖范围与应用领域的界定。 ISO/TC229/WG4在纳米材料规格标准领域开展了基础性和创新性工作,制定了抗菌用纳米银、核酸提取用纳米磁珠、催化剂载体氧化铝等标准。IEC/TC113则在石墨烯、储能材料等领域部署项目。本报告介绍领域现状,并展望发展趋势。
演讲嘉宾简介:葛广路研究员,200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师从诺奖得主Louis Brus教授,2001-2005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现任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标准化组织纳米技术委员会材料工作组(ISO/TC229/WG4)召集人。 较早开展并长期从事纳米材料的测试标准研究,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十三五和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纳米产业技术标准的共性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和“重要纳米技术应用中关键性能的计量标准研究”,带领国内优势单位在纳米标准物质、溯源装置等方向联合攻关,培养了青年人才,产出了一批成果。 围绕量子点、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材料体系,发展吸收光谱、拉曼、XPS、ICP-MS等测试方法,带领团队主持发布12项ISO/IEC国际标准和30余项国家标准,在Adv.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译著《纳米技术标准》2013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18年获IEC 1906奖

任玲玲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演讲摘要:新一代集成电路是国内外研究和产业发展的重点。纳米尺度膜厚是集成电路产业中基础和关键参数,其可靠测量结果直接关系到产品良品率,需要计量标准提供可靠和可信测量结果的保证。本报告介绍了纳米尺度膜厚计量标准体系建立,介绍了纳米尺度膜厚标准物质的研制。同时,本次报告将以椭偏仪国产设备的质量基础设施(QI)技术研究及产业服务为例,介绍计量+标准+评价对国产科学仪器设备高质量发展的支持。
演讲嘉宾简介:任玲玲 博士,研究员,聚焦新材料计量与标准化技术研究。国家一级注册计量师。亚太计量组织材料计量技术委员会2019-2022届主席,现委员;新材料与标准化凡尔赛组织(VAMAS)中国代表、VAMAS/TWA41联合主席、ISO/TC229与IEC/TC113中国代表、全国纳米与新材料计量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关村材料试验联盟(CSTM)监事长、CSTM/FC00秘书长、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标准物质委员会委员及标准物质评审专家。工信部材料重大专项06专项材料基因工程领域产品责任专家。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重点专项3项。研制标准物质30余种、制定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0余项,国际比对10余项,发明专利5 项。中英文专著2部,发表文章70余篇,多次受邀撰写综述论文、国际会议主题报告和邀请报告。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

邓晓
同济大学教授
演讲摘要:量子化光晶格常数是指使用两束或多束频率相同、相位相干激光以特定角度交汇形成的光场周期常数。汇报人将介绍锁定到铬原子跃迁频率激光的量子化光晶格常数形成过程,阐述直接溯源光栅标准物质、光栅干涉型计量仪器与晶圆级标准片制造定值技术,并拓展其在国内外计量机构、光刻机、集成电路量检测设备和芯片厂方面的典型应用。量子化光晶格常数物化的直接溯源标准物质、计量仪器和晶圆级标准片有望构建鲁棒性纳米计量传递链。
演讲嘉宾简介:邓晓,同济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集成电路微纳检测设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上海)副主任,2024年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同济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长期从事集成电路纳米标准物质、精密位移传感器、扁平化计量仪器的研发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基金委面上项目2项。特色研究成果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5项(含中国首个纳米角度标准物质)。研究成果荣获2024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2)、2024年度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2)。

景蔚萱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演讲摘要:精准检测指尖血、汗液、土壤及水培营养液中的K+、H+等离子浓度,对生化分析、环境治理至关重要。为提升离子敏传感器的稳定性、灵敏度及检测精度等性能指标,本报告采用了紫外光调控敏感膜不同表面氧化态占比、集成了三维工作电极与参比电极、提出了双平面栅离子敏场效应晶体管构型、开发了消除离子敏传感器阵列交叉干扰的解耦算法,有效提升了离子敏传感器的性能,为个性化医疗与精准环境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演讲嘉宾简介:景蔚萱 博士,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微机电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6)委员、全国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0)委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陕西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等。 从事微纳机械电子系统(MEMS/NEMS)、微纳传感技术研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主要包括NSFC面上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项、JKW项目3项、市揭榜挂帅项目1项、省“两链”融合联合项目课题1项、市重大科技专项课题1项等;发表和录用SCI期刊论文100余篇,其中中科院一区14篇、中科院二区1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7项;以第1完成人获得2016年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第2完成人获得2021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获得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作为参加人曾获2005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孙旭辉
苏州大学教授

高洁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教授级高工
演讲嘉宾简介:高洁,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教授级高工,纳米中心标准与检测实验室副主任,一直深耕在微纳标准化领域,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79 秘书长,颗粒表征TC168/SC1副秘书长,微细气泡TC584副秘书长,首批建设的国家标准验证点(纳米材料)负责人。期刊发表: “我国纳米标准样品研究进展”,刘忍肖,高洁,葛广路,中国标准化(核心期刊), 2012年第10期p80-p84 “我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概况”,高洁,王孝平,董宏伟,中国标准化(核心期刊),2007年第9期,p7-11 主要奖项: 省部级一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一等奖,排名第8;

刘红忠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演讲摘要:面向国产光刻机、工业母机、工艺仪器等高端装备的几何量测量需求,聚焦复杂环境中光栅干涉超精密测量技术和能力提升,系统研究多场耦合下的精度保持、动态特性保证等理论和技术问题,系统分析光栅光干涉测量内涵和能力边界,剖析超精密光栅未来发展面临的理论瓶颈和技术挑战。通过对光栅正向设计、制造工艺、信号解析等突破路径的探讨,推动新型亚纳米级光栅的测量新模式,夯实光栅干涉测量自主可控的能力建设。
演讲嘉宾简介:刘红忠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微纳制造、智能感知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在航空、航天、半导体制造、高档数控机床、测量仪器等领域形成了国产化替代能力。

黄鹭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演讲摘要:高端装备、新能源、航空航天等国家战略领域装备与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与核心传动部件中界面摩擦与润滑服役性能提升密切相关。 此前,支撑上述产业发展的摩擦与润滑计量技术与体系在国内完全空白,标准化技术及其相关测试评价设备几乎全部依赖欧美引进,严重限制国产化进程。 报告就近几年国家院在产业计量政策引导下,摩擦学计量新领域的阶段性技术与应用推广成果进行介绍,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畅想。
演讲嘉宾简介:黄鹭 博士,副研究员,聚焦摩擦学与微纳计量技术及相关标准化技术研究。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高质量发展专项、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课题9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国家计量校准规范3项;现任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纳米检测分技术委员会(TC279/SC2)秘书长、石油计量委石油加工及产品检验检测分委会(MTC42/WG1)委员、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润滑脂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一届磨蚀专委会委员、中国人民银行专家库专家。受邀撰参加国内外会议邀请报告。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

薛民杰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演讲摘要:检测作为半导体产业链的关键质量基础设施,正通过先进分析技术为国产半导体材料研发和制造提供精准数据支撑,推动产业从依赖进口向自主可控转变。本报告将重点介绍上海市计测院理化分析室以国家战略为己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将超痕量检测技术应用实践于半导体材料产业链,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演讲嘉宾简介:薛民杰,高级工程师,担任上海市计测院有限公司材质中心副主任,兼任理化分析室主任,主要从事理化分析相关检验检测管理工作,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10项,担任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检验机构技术评审员,SAC/TC251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CSTM/FC05/TC04化学试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化学品分会理事等职务。

付晨
苏州市计量测试院有限公司副部长
演讲摘要:五十多年来,摩尔定律一直与集成电路制造所用原件的尺寸密切相关,半导体制程工艺已经从微米级跃升到纳米级,推动了计算机速度的提升。只有测得准才能造的精。因此如何准确表征半导体器件的纳米级尺寸特征是半导体制造中的关键问题。报告介绍了半导体制造中的纳米尺寸计量方法,并比较了各类技术路线的优劣势和局限性,最后也例举了一些半导体制造中的测量难题。
演讲嘉宾简介:付晨,博士,担任苏州市计量测试院有限公司先进测量中心副部长,主要从事纳米计量及相关检验检测管理工作。现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几何量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观众登记入口 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