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erence Introduction

会议简介

印刷电子技术作为低成本绿色制造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柔性显示、光伏、传感器等领域。国内在印刷纳米银线导电膜等领域已经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印刷增材制造和智能包装技术也正推动中国的产业变革。近五年来,科技部多次立项支持印刷显示、印刷传感、柔性薄膜光伏电池等相关技术研究,说明发展印刷电子技术的战略意义。中国自2010年起,已经连续举办14届印刷电子研讨会。自2017年起,该会议正式纳入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主导的FlexTech全球会议体系,并以"Flex China"为品牌,成为学术界、产业界与研发机构交流沟通的平台,显著促进了柔性电子领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2025年,Flex China将于10月22日至23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次会议继续作为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的一个分会议;此次会议的主题为:“面向能源、生物信息、人工智能的柔性与印刷电子前沿技术”。同期,2025年10月24日将举办中芬柔性印刷电子双边论坛,推动中芬柔性电子领域的合作创新。会议还将举办纳米技术产业论坛,促进多学科交叉合作,诚邀学界与产业界参与。


报名通道: https://chinanosz.7-event.cn/Base/Login?lng=cn#

口头报告(需经筛选)和海报投稿截止至2025年10月15日。

投稿方式:将摘要邮件( 摘要格式不限)发送至qluo2011@sinano.ac.cn;tli2014@sinano.ac.cn

注:海报投稿后,需自行打印并张贴在统一规划的海报区,海报最大尺寸:0.9*1.5 m,海报张贴区域:苏州国际博览中心A馆一楼北侧扶梯旁海报区

Conference Organizers

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承办单位

    • 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 SEMI 中国
    • 柔性电子产业发展联盟
    • 江苏集萃纳米应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Main Topics

主要议题

本次会议的讨论主题范围包含但不限于:

2025 Agenda Overview

2025年议程总览

时间: 10月22日 下午
地点: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A馆A106-107会议室
主持人:马昌期研究员
主持人: 李舟教授
时间: 10月23日 柔性与印刷光伏分论坛
地点: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A馆106会议室
主持人:  Paola Vivo教授
主题:柔性显示与光电材料
主持人:Ronald Österbacka教授
主题:钙钛矿光伏材料与器件
主持人:郑庆东教授
主题:有机光伏材料与器件
主持人:李昌治教授
主题:新型光伏能源应用
时间: 10月23日 柔性电子分论坛
地点: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A馆107会议室
主持人:潘曹峰教授
主题:柔性智能传感器
主持人:范智勇教授
主题:柔性器件制备技术
主持人:赖文勇教授
主题:多样性柔性电子器件
主持人:王学文教授
主题:柔性电子器件应用
时间: 10月24日
地点: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会议室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Ronald Österbacka
芬兰奥伯学术大学教授
演讲议题:电荷传输层对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与稳定性能的影响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范斌
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本报告聚焦钙钛矿行业,深入剖析其当前在全球范围内的最新发展态势,涵盖市场规模扩张、技术突破方向等关键动态。同时,详细解读商业化领域不同技术路线的特性与优劣。此外,着重介绍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在钙钛矿光伏领域的卓越成果,包括单结钙钛矿与钙钛矿-晶硅叠层技术的创新突破、最新产品的转化效率及稳定性提升进展、大面积产品技术方案,以及GW级叠层产线建设投产进度。
范斌博士,2007-2010年就读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2010年创立厦门惟华光能有限公司。主要聚焦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围绕材料设计、器件物理与规模化制备技术展开系统性研究,致力于解决该领域在光电转换效率、长期稳定性和商业化应用中的核心挑战。重点攻关钙钛矿晶体生长动力学调控、界面能级匹配优化、缺陷态精准钝化及大面积放大工艺等关键问题。在材料体系创新方面,通过多阳离子/卤素组分工程构建宽禁带钙钛矿材料,结合梯度掺杂技术优化载流子传输路径,实现器件开路电压与填充因子的协同提升。在大面积制备领域,突破传统旋涂工艺限制,建立基于真空闪蒸的结晶控制技术,实现2平方米组件全尺寸效率突破19%(对应有效面积转换效率超过21%)。通过系统布局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的深度耦合,构建了涵盖材料合成、器件仿真及工艺优化等关键环节的完整研发体系。依托自主搭建的多维度研发平台,现已建成覆盖从0.01cm²微型器件到约28000cm²大面积组件的多尺度研发试验线,成功实现从基础研发到试生产放大的全流程贯通。这种梯度化技术开发模式有效突破了实验室成果向规模化生产的转化瓶颈,加速了钙钛矿光伏技术从实验室研究向产业化应用的转化进程。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Mikko Ritala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博士
演讲议题:原子层沉积化技术:新工艺与机理研究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郑子剑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
超级电容器、电池等高柔性储能器件的发展,是实现全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关键。然而,受材料固有特性限制,目前所有商用超级电容器与电池均为刚性结构。尽管近年来已有一些研究开发出各类柔性超级电容器与电池,但这类器件在获得柔性的同时,往往需要以能量密度的大幅降低为代价。在本次报告中,我们将探讨织物复合电极(TCEs)的最新研究进展 —— 这类电极既具备纺织品般的柔性,同时又能实现高能量密度。我们将详细阐述织物复合电极的核心概念、材料制备方法、其在不同储能系统中的通用性,以及面向高性能储能器件的工程化开发路径。最后,我们还将探讨如何对柔性与能量密度进行评估。
郑子剑教授现为香港理工大学(简称“PolyU”)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软材料及器件讲座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同时担任该校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副院长。他的研究方向涵盖表面与聚合物科学、纳米制造、柔性可穿戴电子以及能量转换与存储。郑教授于2003年获得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工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得剑桥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2008-2009年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加入香港理工大学担任助理教授,2013年破格晋升为终身副教授,2017年晋升为教授。迄今,郑教授已在《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自然・材料》(Nat. Mater.)、《自然・通讯》(Nat. Comm.)、《科学进展》(Sci. Adv.)、《先进材料》(Adv. Mater.)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250 余篇,申请专利 40 余项,并荣获 20 余项学术奖项。此外,他还担任Wiley出版社旗下绿色能源与环境领域旗舰开源期刊《EcoMat》(影响因子:12.6)的主编。在学术任职与荣誉方面,郑教授于2018年当选香港青年科学院创院院士,2020 年获聘为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21 年当选香港研资局高级研究学者,同年当选国际先进材料协会会士(FIAAM),2022 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2024 年获选为香港工程科学院青年院士(YFHKEng)。并且,他还是首届香港工程科技奖的获奖者。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李舟
清华大学教授
演讲议题:自供电柔性生物传感器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陈忻
苏州实验室研究员
演讲议题:多模态材料大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余俊斌
中北大学教授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葛子义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演讲议题:高效率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研究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唐建新
苏州大学教授
演讲议题:多重电荷转移型延迟荧光材料和发光器件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Nicklas Anttu
芬兰奥伯学术大学博士
演讲议题:结构化薄膜器件中光管理的建模与优化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王亚坤
苏州大学副教授
新型显示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全球市场规模高达千亿美元。量子点作为新一代发光材料(202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在实现高色纯度、光色域、低成本印刷宏量制备方面具备显著优势。然而,在量子点发光器件中,通过表面化学处理,实现长程有序且兼具高导电性的量子点薄膜,以降低器件注入/传输势垒,仍是一个巨大挑战。本报告将针对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展开。
王亚坤,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副教授。2025年获得国家青年B类基金资助。近年,围绕新型发光材料体系探索、电荷输运与光学耦合界面调控、以及高效电致发光器件界面设计,开展了以电致发光效率和稳定性突破为目的基础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Nat. Nanotechnol.等期刊发表40篇学术论文,引用7200余次,研究成果入选2024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中国光学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等。获中国化学会朱道本有机固体青年创新奖、江苏省青年科技托举人才工程、苏州市创新领军人才等。担任半导体学报、发光学报、无机材料学报、PhotoniX、eScience等期刊青年编委。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孙艳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演讲议题:近年来,随着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的快速发展,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得到持续提升。然而,小分子受体存在易结晶、光热稳定性及可拉伸性较差等缺点。相比之下,聚合物受体可弥补小分子受体的这些不足。由全聚合物制备而成的太阳能电池具备优异的稳定性与机械柔韧性,在可穿戴及柔性可拉伸器件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此外,因凭借其溶液黏度高、流平性好的优点,全聚合物体系非常适合大面积印刷器件的制备,在商业应用中具有更显著的优势。尽管全聚合物体系拥有诸多优点,但其相关研究仍较为有限,器件性能也相对偏低。本报告将系统介绍本课题组近期在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高性能聚合物受体材料的设计、全聚合物体系的形貌调控、器件稳定性研究及绿色大面积加工技术。
演讲嘉宾简介:孙艳明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后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师从刘云圻教授,获博士学位。2007 年至 2009 年,他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担任科研助理;随后于 2009 年至 2013 年,加入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艾伦・J・黑格(Alan J. Heeger)教授课题组,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13 年,他加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授一职。他的研究方向聚焦于有机功能材料与光电子器件。2018 年度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在 2019 年至 2024 年期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sis)全球高被引学者榜单。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Paola Vivo
芬兰坦佩雷大学博士
演讲议题:无铅钙钛矿室内用太阳能电池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袁建宇
苏州大学教授
演讲议题:钙钛矿量子点太阳能电池:成果与挑战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彭军
苏州大学教授
演讲议题: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设计与制备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武建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研究员
演讲议题:面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层的反向设计与应用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钟海政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演讲议题:Micro-QLED微显示应用的机遇与挑战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Alexander Colasmann
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博士
演讲议题:用于印刷电子领域的无表面活性剂的有机纳米粒子分散体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李昌治
浙江大学教授
演讲议题:有机半导体分子聚集态调控制备高性能光伏器件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闵杰
武汉大学教授
目前,所报道卷对卷制造的有机光伏材料及器件的涂覆速度通常以0.3-1.5米/分钟的线性速度进行,极大拉高了平准化能源成本。基于此,汇报人课题组开发了可高速涂覆的逐层涂覆工艺和给受体共混涂覆工艺,并探究了相关工艺的特点,同时还分析了基于不同小分子受体类型的异质结活性层体系的高速涂覆能力,并揭示了其高速涂覆能力差异成因。汇报人还探索了刚性和柔性器件的高速制备潜力并初步解决了各功能层的高速涂覆能力。
闵杰,理学博士,教授,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2017年1月至今就职于武汉大学,独立建组开展有机太阳能电池和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应用研究工作。重点围绕“材料化学-形貌物理-衰减机制-器件工程”的研究链条开展目标导向性基础应用研究,解决光电领域中关键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迄今已发表论文200余篇,获申请专利15项(含授权8项)。已获得的奖项和荣誉包括入选2022-2024年度 ESI高被引科学家,入选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50位启迪未来的科学家”,入选湖北省青年百人计划和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项目。担任高分子三刊青年编委,Macromolecules和Energy Reviews 期刊编委委员。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张建齐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
演讲议题:有机太阳能电池形貌调控与大面积柔性器件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郑庆东
南京大学教授
演讲议题:面向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M系列电子受体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王涛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演讲议题:有机半导体分子聚集态调控制备高性能光伏器件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丁磊
广州追光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产品官
随着物联网(IoT)和便携式电子的迅猛发展,其对分布式、低功耗能源的需求日益迫切。有机光伏(OPV)技术凭借其柔性、轻质、可溶液加工及在弱光条件下优异的光电转换能力,成为微光取能领域的理想解决方案。我们利用OPV材料体系对非直射太阳光和人造环境光(如室内LED、荧光灯)的高效吸收,将微瓦到毫瓦级的分散光能转化为电能。通过优化给体-受体材料共混膜形态、开发新型低功函界面层以及设计针对600-1000 lux照度的器件结构,显著提升了OPV在200-1000 lux低光照环境下的能量转换效率(PCE)和输出电压。最终形成的超薄、柔性OPV模块可无缝集成于各类传感器节点、电子标签及可穿戴设备中,实现持续、免维护的能源自主供给,彻底摆脱对传统电池的依赖,为构建大规模、自供能的物联网生态系统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丁磊,博士,教授,广州追光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产品官,浙江大学科创中心产业副院长,负责公司OPV量产和产品开发,主导全球首条OPV产线的建设。曾任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先后参与完成OLED照明科技部863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江苏省科学基金项目和陕西省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Mater.   Horiz, Adv. Funct. Mater, J. Mater. Chem. C,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其中两项专利已经转化,完成发表两项国家标准和一项团体标准。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博士企业博士后类,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苏州市魅力科技团队和广州黄浦区精英科技人才等。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崔勇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闫翎鹏
太原理工大学副研究员
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其轻柔、半透明、兼容卷对卷印刷和建筑一体化等优点,成为当前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高性能小分子受体材料的成功开发,有机薄膜光伏电池效率取得了显著进展。进一步提升器件效率、稳定性以及降低材料成本将推动其产业化发展。碳基界面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不仅能调控界面能级结构、优化电荷注入与提取,从而显著提高光电转换效率,还能增强电池的长期稳定性,尤其在抗湿气、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方面。此外,碳基界面材料的低成本有助于显著降低器件整体成本。近年来,我们开发了一系列高稳定性的碳基界面材料,并将其分别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荷传输层和活性层,实现了器件性能与稳定性的同步提升。本报告综述了近年来我们在碳基界面材料提升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闫翎鹏,太原理工大学材 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有机太阳能电池稳定性提升和界面材料开发研究工作,依托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项目、山西省科技基金等各类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期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Carbon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他引次数2422,h-index: 21,分别授权PCT专利3项和国家专利5项。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范智勇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演讲议题:面向未来具身智能的仿生光电与传感器件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潘曹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员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刘志远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研究员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王学文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徐春林
芬兰埃博学术大学教授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赖文勇
南京邮电大学教授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Tapio Fabritius
芬兰奥卢大学博士
演讲议题:通过印刷技术迈向更具可持续性的锂离子电池未来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Martti Toivakka
芬兰奥伯学术大学博士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陆琪峰
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教授
随着人机交互的快速发展,构建具有感知学习能力的柔性仿生感知系统成为了迫切需要。 然而,赋予仿生感知系统高度智能,仍是目前构建仿生感知系统的挑战。受生物感知系统的启发,研究构建了信号感知-传递-处理的仿生感知系统作为概念的验证,可有效提升信息处理的能力。同时,传感器作为信号采集单元,也可进行生物信号的监测,因此,本报告将从人机交互系统构建出发,结合生物电传感在腰椎健康监测、与MRI/CT兼容的脑电采集等方面的潜力,阐述柔性传感器在构建仿生感知、人机交互系统、康复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陆骐峰,现任职于西交利物浦大学芯片学院,副教授、教育研发院主任。2018年获得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2018年-2021年在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从事博士后研究,IEEE高级会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高级会员、苏州市科协薪火计划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突触器件和柔性传感器。目前已在InfoMat、Nano Research、npj Flexible Electronics、Microsystems&Nanoengineering、Soft Scienc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被选为封面文章,H-index: 20。曾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任务负责人,目前正主持国家自然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获2023年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 青年科学家奖、2022-2023学年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All round academic excellent award,2022-2023学年西交利物浦大学芯片学院Research Advancement Awards、2021-2022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22年独墅湖高教区科教骨干人才等奖项,研究成果受到《科学中国人》、《中国高新科技》等媒体报道。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刘瑞远
苏州大学教授
演讲摘要:多模态感知是实现类人智能的核心,但现有触觉传感器在动态形变环境下仍受制于信号不稳定、功耗高和阵列串扰等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本征柔性聚合物的动态界面调控策略,构筑了高精度、低功耗、可拉伸的主动响应多模态传感器阵列,为新一代智能可穿戴电子和人机交互系统提供了可行路径。
演讲嘉宾简介:刘瑞远,苏州大学能源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先后在苏州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东京大学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柔性能量转换与传感器件及其在大健康和机器人电子皮肤上的应用。在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Nature Energy,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Advanced Materials等材料和能源领域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个人引用6700余次,H因子32。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李光辉
南开大学教授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史意祥
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动态响应智能材料一类具有“智能”行为的功能材料,可以对外部环境的刺激,如光、热、电、pH等做出特定的结构异构变化,进而改变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传感器、光电器件、机器人、信息存储等领域显示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本报告中,报告人使用配位键与其他非共价作用的正交性,发展了以配位键为核心驱动力的超分子框架逐级自组装策略,并将其应用于动态响应智能材料体系的精准构筑,及其在能量转换和超分子催化等领域的应用。
史意祥,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9年博士毕业于苏州大学材化部(导师:郎建平教授),随后在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导师:张珽研究员)、香港大学化学系(导师:Ho Yu Au-Yeung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4年7月加入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开展工作。目前,主要聚焦在利用配位键与其他非共价作用力的正交性,发展以配位键位核心驱动力的超分子框架逐级自组装策略,并将其应用于功能化动态响应智能材料体系的精准构筑,探索其在刺激响应智能材料和能源转换等领域的应用。迄今,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Commun., Chem.–Eur. J. (2篇), Inorg. Chem., Adv. Mater. Technol. 等化学领域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曾获江苏省“双创博士”人才计划(2020年)。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宋鹏飞
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教授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张书源
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
演讲议题:从材料到器件:面向高性能柔性电子的UV固化石墨烯打印技术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揭建胜
苏州大学教授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熊作平
苏州能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柔性传感器产业化技术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李连辉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副研究员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朱豪
盐城工学院副教授
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
演讲嘉宾
郝明明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博士
专业观众登记入口 立即报名